全國政協委員施小明提案:加強全國消毒工作體系建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針對疫情形勢變化,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創造必要條件。
疫情防控,消毒先行,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所長施小明提交了一份有關加強全國消毒工作體系建設的提案。施小明強調,消毒是傳染病疫情防控和突發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的有效手段,是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的有力保障。
施小明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抗疫一線人員堅持“科學消毒、精準防護”,切實做好隔離病房等疫源地消毒和交通工具等重點場所預防性消毒,積極倡導手衛生,為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保障社會、經濟和生活正常運行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此外,近段時期,農村和農(集)貿市場等重點地區消毒及效果評價、低溫消毒劑研發等工作的開展,有效解決了疫情防控中新出現的技術難題。在日常生活中,在醫療機構等特殊場所,賓館、飯店、理發店等公共場所,養老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等重點場所,清潔消毒不斷發揮作用,已成為公眾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隨著社會對消毒需求逐漸增大,消毒工作短板日漸凸顯。對此,施小明指出,目前有四個方面的短板制約著消毒工作的開展。
一是消毒專業隊伍體系不健全,專業人員的數量不足??傮w來說,我們國家實際上目前的消毒工作體系并不完備。據數據,在省、市、縣三級疾控機構具有消毒的專業隊伍的比例,分別是78%、55%和32%。特別是在縣一級,基本上很少有專門的消毒隊伍。所以這導致農村地區出現疫情的時候,很難及時地開展消毒工作。二是消毒的社會服務機構服務的規范性不夠,“消毒員”的資質認定還沒有配套的政策。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地方疫情出現以后涌現出大量的臨時消毒服務機構,但是這些消毒的服務機構過去都是殺蟲的、滅鼠的,缺乏對消毒知識、理論和技能的了解,所以消毒的質量不是很好,存在不科學的或者是不合格的情況。此外,“消毒員”是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但是目前也沒有出臺職業認定和培訓有關的配套文件。三是現有消毒相關的產品和企業管理存在隱患。社會上的消毒產品質量和第三方的檢測評價機構參差不齊,行業監管機構不足,嚴重地影響消毒產品的質量。四是消毒關鍵技術研究缺乏經費支持。長期以來,我國消毒技術研究主要依靠國家極少的公共衛生財政經費支撐,科研專項支持少,消毒新技術和新方法儲備不足,無法及時有效應對新出現的消毒技術難題。
針對消毒工作的上述短板,施小明表示,建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聯合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從體制和機制上進一步強化消毒工作。施小明建議,建立健全各級消毒專業技術機構,加強消毒專業隊伍人員和能力建設;加強消毒社會服務機構和“消毒員”的規范化管理;完善消毒產品的管理模式,加強消毒產品質量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施小明最后強調,要加大銷售與感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加強消毒與感染控制現場應急技術研發、成套化的設備研制,以及產學研用基地的建設與示范應用。
下一新聞:別忘了保養這里,它跟臉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