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科普系列(3)| 次氯酸水的穩定性有哪些影響因素?
百篇科普系列(3)| 次氯酸水的穩定性有哪些影響因素?
2020年4月9日發布的《GB38850-2020 消毒劑原料清單及禁限用物質》指出酸性氧化電位水、次氯酸(包括微酸性電解水)為“消毒劑原料(有效)成分”。目前,次氯酸被劃歸為含氯消毒劑,除了pH,ORP 穩定外,其有效氯的穩定性也是難以攻克的問題,“《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2.2.3消毒產品穩定性測定”指出:加速試驗法結果評價以有效成分下降率超過10%為不符合要求。若經37℃存放3個月的樣本,其殺菌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10%,可將貯存有效期定為2年;經54℃存放14d者,殺菌有效成分下降率≤10%,則貯存有效期可定為1年。次氯酸通常都是現用現制,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產品的pH、ORP 和有效氯降低,性能下降導致其殺菌效力逐漸消失,不能滿足國家含氯消毒劑標準。
1 生產用原水的影響
研究發現,生產用原水中的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含有NH2-或CHO-基團的物質)和無機離子(如NO2-、SO32-、PO32-、Fe2+、Cu2+)都會對次氯酸的穩定性產生影響。而自來水中含有大量的雜質成分,按顆粒從大到小分類包括: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溶解物質(離子和分子)、有機物和水分子本身。因此,建議生產次氯酸用的原水必須經過純化處理,保證電導率≤5.1μs/cm(25℃)。
2 生產設備的影響
通常人們認為電解法生成的次氯酸水中有效成分包括有效氯和活性氧兩類,其中有效氯包括Cl2、HCIO、CIO-等,而活性氧則為H2O2、O3和·OH等。陽極在發生析氧、析氯反應的同時,還發生了其他的復雜電化學反應,生成初生態的氧,它具有極強的活性,能氧化O2和H2O生成強氧化性的O3、H2O2。而目前按照《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對于有效氯濃度的檢測方法,無法將有效氯和活性氧分開,誤把活性氧當成了有效氯,但是活性氧極不穩定,更容易分解消失。另外,電極材料的不同會導致活性氧產量的差異,例如鉑電極的析氧電極較高,更容易促進活性氧的生成。電解法所采用電解質[鹽酸或(和)氯化鈉]的純度、酸化次氯酸根離子法產生次氯酸所采用的原料的純度都會對所產生的次氯酸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因此要盡可能提高制取次氯酸水原料的純度。
3 生產環境的影響
在次氯酸的產業化生產和包裝過程中,次氯酸水的輸送管道、儲存容器、灌裝設備、包裝材料等接觸次氯酸的設備材質也會對次氯酸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輸送管道要盡量選擇食品級不銹鋼、PVC或PPR材質,而灌裝設備也要選擇食品級不銹鋼材質。另外,次氯酸水的盛放容器也應該做到定期清洗,避免雜質的沉積和有機污染物的進入。再次,人員手部還含有大量的油脂,在生產過程中次氯酸水溶液應該盡量避免人員手部的直接接觸。
4 儲存條件的影響
綜上所述,次氯酸的穩定性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影響的,需要保證次氯酸生產的各個過程,才能最終保證產品的穩定性